只身打破“有矿就能富”铁律的蒙古,对中国制造无感股票在线配资公司,但对无偿使用中国港口兴致勃勃,不断喊话中国,希望凭此解决其高价值矿产资源“上天入海都运不走”的难题。位于“中蒙俄经济走廊”中间地带的蒙古,既绕不开中国制造,也绕不开中国交通,经济如何发展取决于其选择路径。
“亲日韩,远中俄”,一头扎进经济困局
“亲日韩,远中俄”,是蒙古高层多年来坚定的施政策略,期待以此获得印度那样的大量地缘红利,但现实是蒙古没有印度那样的区位优势和市场规模,蒙古所有的只是海量的、待开采的矿产资源。蒙古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金、铜、煤炭、稀土等矿产储量均位居全球前列,且品质高、易开采,本应成为其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一直以来,畜牧业和矿产业都是蒙古的经济支柱,然而牛羊数量远超人口数量带来的大片草原沙漠化,6000多个矿场不可避免的无序开采则让环境受到难以修复的破坏。
两个行业都呈极高的行业集中度,2010年时蒙古农牧家庭人数已不足30万,全国却有近7000万头大牲畜,与采矿业相关的蒙古人则高达近百万。关键在于,蒙古的高价值矿产资源大多流向外资巨头,缺少定价权,全球矿产资源价格波动既让下游的进口大国难受,也让作为出口国的蒙古损失惨重。
一边加强对华出口,一边想要涨价权
因为营商环境的关系,中国企业本身对到蒙古投资布局持犹疑态度,但因为蒙古的矿产投资高风险与高利润并存,依然有大量中国企业在蒙古投资矿产领域。目前中国企业拥有30%左右的蒙古矿产许可证,但非常分散,企业规模也不大,手握的高价值矿场数量极低。大量储量大、品位高的矿床归属于国际矿业巨头。但中国并未放弃继续投资蒙古,近年来每年对蒙投资均超过35亿美元,是其第二大投资来源地。
2017年时,对华贸易占据蒙古出口总额的60%。煤炭是蒙古出口中国市场的重头产品,但也因此闹出过无理由涨价风波,随着中澳关系的缓和,蒙古煤炭出口恢复平静。今年以来开采量、出口量均大幅增长。
中国商品又好又便宜,但更想要日韩货
蒙古的消费力并不高,2023年,蒙古出口中国的商品价值为131亿美元,同比增长40.9%,从中国购买了价值35亿美元的商品,同比增长25%。蒙古20%的电力需从中俄两国进口,蒙古市场的消费品有46%为进口,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产品充斥蒙古市场,但蒙古民众却对前来大笔消费的日、韩游人更有好感。
如果有得选,蒙古消费者也更愿意购买日韩品牌产品,这从乌兰巴托遍地的日、韩汽车可以看出。就算是在全球机械工程领域拥有不俗市场份额的徐工,其100-260吨级产品也是在近两年才打开了蒙古市场的局面。
“以地换港”不现实,那就对天津港志在必得
毫不夸张地说,蒙古的外贸表现如何,要看其可以使用的中国港口资源。就连蒙古货币图格里克的印刷,也是由英国印刷完毕后运至天津港,再转输至蒙古。据统计,中蒙班列已经运转30余年,当前每周都有7-10列火车从天津港向蒙古运输集装箱。
2009年时蒙古就提出租赁天津港10公顷(10万平方米)土地建设其物流中心。近期蒙古高层更是多次放话“将拥有向中国出口的新港口”,甚至畅想过模仿约旦和沙特当年的“以地换港”方案。
“港口租赁”已经是中、俄两国能够给予蒙古的最大优待。此前蒙古矿产经西伯利亚大铁路运至符拉迪沃斯托克,后来改为经二连浩特运至天津,通过海运参与全球市场。每年蒙古都有8、9万个集装箱通过天津港实现进出口,但其显然并不满足于此,特别是在堪明了境内拥有大量高品质稀土资源之后。蒙古甚至还向韩国提出,将以釜山充当其新的出海口。
只是,蒙古现在更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是在天津港滞留的、产生高额保管费用的大量集装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