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4日下午股指配资平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北京召开“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新闻发布会。
《中国经营报》记者现场获悉,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保集团”,601319.SH)、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集团”)、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再集团”,01508.HK)等相关负责人介绍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的务实举措,并对2024年保险业服务高质量发展进行展望。
记者注意到,上述保险公司高层均表示,保险业在服务国计民生上大有可为,2024年保险业将持续向好,行业发展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助力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保险业如何更好地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取得了哪些成果?
中国人保集团战略部主要负责人张宝辉表示,2023年前11个月,中国人保集团累计为90余万企业提供保险服务,风险保障金额超900万亿元;截至2023年11月末,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投资规模超2400亿元。
“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提升制造业保险支持水平,助力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二是加强对科技型企业和战略性产业的保险服务,助力建设由科技创新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前11个月,共承保高新技术企业10.6万家,覆盖率达到22.75%;‘专精特新’企业2.74万家,承保覆盖率24.21%,提供风险保障5.14万亿元。三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水平,助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风险减量服务,累计为22.68万家安全责任险客户提供事故预防服务63.3万次,协助排查风险隐患30.96万个,更加有效地降低经济社会总体风险水平。四是创新推广绿色保险产品供给,助力现代产业绿色升级。”张宝辉说。
“保险业在养老产品设计、长期资金管理、养老产业融合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如何发挥好保险这些优势,是我们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关键。”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赵国栋表示。
据赵国栋介绍,长期以来,中国人寿集团紧紧围绕老年人在养老资金、人身安全、健康管理、失能照护、养老服务等方面的需求,丰富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助力“老有所养、难有所助、病有所医、失有所护、养有所乐”。
“在第一支柱,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养老险公司作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首批投资管理人,为超过400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提供投管服务。在第二支柱,养老险公司企业年金受托和投资管理资产规模突破1万亿元,服务年金企业客户超过3.5万家。在第三支柱,中国人寿集团旗下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已形成包括年金、终身寿险、个人养老金、商业专属养老产品等在内的全养老产品体系,可以最大限度满足不同群体养老保险需求。截至目前,积累养老险准备金约1.8万亿元。特别是在个人养老金方面,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作为首批参与试点机构,发挥网点和销售队伍优势,在多地实现首单出单。在产品设计上,突出保险特色,在强调账户稳健增值外,还为客户提供意外、身故及伤残等风险保障,目前已累计出单超过10万件。”赵国栋进一步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造成了较大损失。再保险作为保险的保险,是社会风险分散的重要机制,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减少灾害损失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再集团旗下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再产险”)副总经理王忠曜介绍,自2014年起,中再产险积极参与深圳、宁波、厦门、云南、广东、四川等地巨灾保险试点工作,为地方巨灾保险试点提供稳定的再保险保障支持和技术服务,中再承接的巨灾保险项目已覆盖全国19个省市,先后参与了100多个行政区域方案的设计、测算、评估。
王忠曜称,2021年5月21日,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发生6.4级地震,当地指数巨灾保险触发赔付,震后22小时之内,大理州地震指数保险第一笔4000万元人民币赔款理赔到账,再保险人承担责任超2000万元。2023年苏拉、海葵等台风相继侵扰东南沿海,中再产险赔付地方政府超过2亿元,应对灾害救助,保障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及灾后恢复重建,充分体现了保险、再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聚焦重点领域服务国家战略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强优质金融服务,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服务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业务管理部总经理于晓东表示,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立足港澳、深耕大湾区”的战略方向,深入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跨境经营优势,积极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截至2023年11月末,跨境保险业务提供风险保障约3.3万亿元。
于晓东介绍,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发挥海外直保、再保协同优势,为“走出去”中资企业提供出单及属地保险服务。截至2023年11月末,集团境外机构共计21家,累计承保“一带一路”项目441个,提供风险保障5064亿元,承保海外业务涉及全球86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3年11月末,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风险保障17.5万亿元,服务个人客户840万人,服务团体、机构客户14.3万家。
作为我国唯一的政策性保险公司,中国信保一直以来是服务外贸的主力军。中国信保业务管理部总经理杨明刚介绍称,中国信保不断加大对新业态、新模式和服务贸易的支持力度,助力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2023年1—11月,累计支持跨境电商外贸新业态出口174亿美元,支持服务贸易出口80亿美元,同比增长18.5%。2023年1—11月,支持中小微企业出口2287亿美元,同比增长10.3%;服务支持中小微企业17.6万家,同比增长16.5%,小微业务理赔平均结案时间10天左右,同比缩短32%,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保障力度持续提高。
杨明刚说:“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我们积极打造具有信保特色的产业链服务支持体系。2023年1—11月,累计承保电子信息、家电、整车工程机械、生物医药、新能源、纺织服装和现代农业等7条产业链出口3329亿美元、国内贸易2657亿元,占公司业务比重近50%,有效助力保障重点产业链稳定畅通。”
2024年做好“五篇大文章”成共识
展望2024年,上述保险公司高层均表示,当前保险业潜力巨大,2024年将是保险业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坚定看好保险业发展前景。
张宝辉表示,展望2024年,保险业将持续向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同时,张宝辉指出三大信心来源:一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新的发展动能。二是国家支持保险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作用,明确提出要做好“五篇大文章”,保险将日益成为各级政府政策“工具箱”的重要手段。三是金融管理部门营造的良好监管环境,加强产品监管、规范销售渠道与行为、防范行业风险,将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合规经营意识,更有利于行业健康平稳运行。
赵国栋表示坚定看好保险业前景。他进一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市场空间和政策条件。并表示,我国保险市场潜力非常巨大,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仍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从实践来看,人民群众对于养老需求、健康需求甚至是财富管理需求在逐步扩大,这些需求都会逐步转变为现实。保险业近几年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的转型成效也开始显现。
那么2024年保险业将聚焦哪些重点领域?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成为业内共识。
杨明刚表示,2024年中国信保将重点在“五篇大文章”上做足功课:将强化对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特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项目的资源倾斜,优先支持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将持续加大对新能源绿色产业“走出去”和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支持力度;将扩大中小微企业承保覆盖面,持续增加面向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将加大对养老、医疗、健康相关领域“走出去”的承保支持,发挥保险业长期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将不断提升数字金融服务能力,打造内部“数字信保”、构筑外部数字生态。
王忠曜表示,在科技金融领域,中再集团和中再产险将加大对“大国重器”的保障,加速推进“保险+风险管理+服务”的网络安全保险模式推广落地;在绿色金融领域,将持续发挥中国核共体平台作用,加大对新能源保险、碳汇保险等新兴领域投入力度;在普惠金融领域,将推动一系列惠民产品服务升级,推动“三农”领域保障的扩面增点;在养老金融领域,将推广“保险+诊疗+康复服务”模式,推动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创新发展;在数字金融领域,将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增强科技服务能力,为行业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字化基础设施。
于晓东亦指出,展望2024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全面复苏,保险行业预计将延续当前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尤其是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金融工作下一步发展作出明确指示后股指配资平台,稳增长、防风险、加大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将成为行业主流趋势。在此大背景下,预计2024年中国保险业在跨境保险需求、境内外保险市场联动方面将迎来新发展机遇。”于晓东说。